perfect symmetry / 【完美對稱】 - keane / 基音樂團
編號:台壓、有紙盒中英文歌詞
三個人 三種樂器 樂壇最完美的三角對稱
基音樂團完美對稱
*完美紀錄:出道以來連續3張空降英國金榜冠軍大碟
*完美肯定:全球800萬張銷售 billboard、q雜誌盛讚
*完美組合:鋼琴鼓聲歌聲缺一不可的三角組合
專輯封面上各據一角的三隻眼睛,代表了tim 的鍵盤、richard 的鼓、和tom 的聲線,看似不對稱的三角形,對基音樂團而言卻是最「完美的對稱」。少了吉他或許比較不酷,但是全球超過8 百萬歌迷成為他們的追隨者;8 首排行金曲,2 座全英音樂獎、2 座q 雜誌音樂獎肯定他們的獨特性。而2008 年的全新大碟【perfect symmetry】甫發行便勇奪冠軍,讓基音創下自出道以來連續三張專輯空降英國金榜冠軍的輝煌紀錄。
2004 年基音初試啼聲之作【hopes and fears / 希望與恐懼】創造出"somewhere only we know"、"everybody's changing"…等4 首英國金榜top20 單曲;專輯不僅在發行首週登上排行榜no 1,還名列2004 年全英年度銷售王,在英國榜上停留總計115 週之久。2005 年基音抱走全英音樂獎最佳專輯與最佳突破性藝人 2 項大獎,同時贏得英國 ivor novello 詞曲創作大獎。2006 年夏季,基音以第 2 張專輯【under the iron sea / 深海之音】再度空降英國金榜冠軍,產生了 "is it any wonder?"、"crystal ball" 等暢銷單曲,在競爭激烈的美國告示牌也挺進專輯榜第 4 名。【希望與恐懼】和【深海之音】被 q 雜誌選為英國史上最佳專輯的第 8 和第 13 名,只有披頭四、綠洲、和電台司令同時獲得兩張專輯上榜的殊榮。此外,基音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參加了 2005 年的 live 8 演唱會,並為協助戰爭受害兒童組織 war child 灌錄慈善單曲,還應邀在 band aid 20 週年的單曲 "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中獻聲。
名聲來的又急又快讓基音亂了腳步,甚至瀕臨解散危機。基音決定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發現創作音樂才是最好的解藥,第三張大碟【perfect symmetry】於是誕生。相對於上張專輯的黑暗與沉重,新專輯的每首歌都試著傳達出一種希望和向上的正面力量。基音在 2008 上半年全心投入新專輯的創作和錄製,足跡遍佈巴黎、柏林和英國偏遠的鄉間。專輯封面的概念便是他們在柏林觀察包浩斯建築作品所得的靈感。基音這次也首度扛起專輯的製作大任,在專輯放進了薩克斯風、鋸琴等樂器,玩起各式各樣的樂器聲響實驗。“spiralling” 就是一首讓人驚呼的作品,基音特別在官網開放讓歌迷免費下載7天,下載量高達驚人的 50 萬次,在無任何實體單曲發行的情況下就登上英國電台點播榜冠軍。基音在巴黎與名製作人 jon brion 短暫三天的靈感交換所完成的歌曲 "you haven't told me anything",形成一首具有神奇節奏推動力的流行搖滾之作。基音同時造訪了 u2 灌錄專輯【achtung baby!】的柏林錄音室,與製作過瑪丹娜專輯的英國電音製作天才 stuart price 切磋完成一首充滿快慢節奏變化與延展性的作品 "again and again";帶有悲劇氣息的動人佳作 "the lovers are losing" 也是在柏林誕生。還有抨擊名聲妄想症的 "better than this" 或是嘲諷人類無知行徑的好歌 "perfect symmetry"。當毒舌的英國樂評不約而同地表示「基音變酷了」、「承認自己喜歡基音不再是丟臉的事」,基音樂團只想繼續做出好音樂。正如團員 tim 所說的:「我們來自英國小鎮,我們本來就不酷。」
cd:
01. spiralling / 原地打轉
02. the lovers are losing / 輸了愛情 (專輯首波主打單曲)
03. better than this / 更好
04. you haven't told me anything / 什麼都沒說
05. perfect symmetry / 完美對稱
06. you don't see me / 視若無睹
07. again and again / 重複
08. playing along / 任人擺佈
09. pretend that you're alone / 假裝孤單
10. black burning heart / 痛心
11. love is the end / 愛情終點
藝人名稱:keane / 基音樂團
vocals: tom chaplin
piano: tim rice-oxley
drums: richard hughes
1997年,keane成軍於英國哈斯汀的一所中學。2002年,在經年累月的練習及琢磨後,keane終於決定踏出房門、出外做現場巡演。他們分別參加了12 bar club和betsey trotwood的不插電演出,而隨即就在betsey trotwood被獨立唱片名廠fierce panda的核心角色之一simon williams相中,盛情邀請keane一定要捐出一首歌來讓他們代為發行。
而keane不費吹灰地選中扣人心弦、氣質典雅的「everybody’s changing」,因為他們心知肚明這是首沒花半毛錢製作的歌曲,將會成為曠世佳作。tom笑道:「即使這個版本有些粗糙,但絕對動人—那是在某某人家的小房間裡排練時錄下的,我們還得移師到另一處混音,因為那邊的喇叭壞了。」的確,一時之間,你很難找出哪首歌可以比「everybody’s changing」更出類拔萃。你甚至不必聽到副歌就能預言它的冠軍之路,因為它已經足夠讓你飄飄欲仙。
steve lamacq擔保,這無疑是fierce panda廠牌史上發行過的最佳單曲,即使他們已經成功推動過coldplay、idlewild、 supergrass等新英倫搖滾天團,但這絕對是又一次更上層樓的精采出擊,他更聲稱keane就介於洗鍊的coldplay與奇詭的beautiful south之間。而在steve的強力護航下,這首歌終於進軍bbc 6音樂電台,然後就是接踵而至的佳評如浪潮湧來:點播的電話讓人接到手軟、sunday times盛讚他們創造出了整整三分半鐘的流行經典、nme甚至寫道「everybody’s changing」就像《kid a》時期的radiohead翻唱了像a-ha那種流行音樂的況味。
但在所有的讚譽以及八方湧入的肯定背後,keane憑恃的美妙音樂創作是沒有前例可循,更是市面上絕無僅有的。tom自承:「我們的歌曲走的其實是全球通行的主題和旋律,是很講究情緒表現的。人們的情緒需要在音樂中獲得紓解及滿足,但現在市面上的音樂其實並沒有注意到這些問題。更嚴重的是,我覺得很多樂團根本沒有思考過音樂內涵的問題,以至於他們聽起來都大同小異。」
終於,他們的成名之路逐漸開展。keane的首次英國巡迴演出讓這三個大男孩開始南北奔波,跑過一場又一場從5個人到300人的演出。他們並不像一般樂團一樣配置一個會帶領樂迷瘋狂尖叫的吉他手,但就像richard說的:「多個吉他手並不算是什麼明智的決定。」
到了2003年春天,男孩們再度上路巡演,但這次唱片公司們已經摩拳擦掌,擺好陣仗要網羅keane進場。當環球唱片旗下大廠island來接洽時,tom只是聳聳肩地表示:「我們一直在等待的,就是在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能做出一張好唱片。我們不會甘於永遠做個不成氣候的小咖樂團。我們希望我們做出來的音樂能讓越多人聽到越好,畢竟那就是keane做音樂的原動力。」
經過在英國里丁和里茲的驚艷演出後,他們的第二首單曲「this is the last time」再度獲得好評。就像搖滾樂史上每一個經典樂團一樣,他們已經開始在樂迷心中寫下歷史,而不同的是,keane的音樂聽起來,仍然是那麼獨樹一格。
「人們總是說他們要是活在搖滾的60年代,那該有多麼好。但我們其實覺得活在現在也一樣很讚。我們也很愛那些搖滾經典,但是,我們現在更應該把握創造經典的機會。畢竟,好的音樂是永遠不會過時的。」tom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