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拉赫曼尼諾夫:雙鋼琴組曲第2號 - argerich, martha / 阿格麗希
拉赫曼尼諾夫:雙鋼琴組曲第2號
拉 威 爾:圓舞曲 (雙鋼琴版)
* 阿格麗希、弗瑞里 / 鋼琴
1944年出生於巴西的鋼琴家弗瑞里,三歲開始習琴,四歲即公開演奏莫札特,十三歲就里約熱內盧國際鋼琴大賽中獲獎,詮演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1964年獲得里斯本維納‧德‧莫塔鋼琴大賽冠軍與倫敦李帕第獎章,之後即展開國際性的職業生涯。
作風低調的弗瑞里,為了維持自己的演出品質與對藝術的執著,不惜壓縮演出與錄音的密度,使得多年來一直僅以阿格麗希的雙鋼琴夥伴為愛樂者所知悉,殊不知弗賴里不但是身懷不世出技藝的神童,更是直接傳承著李斯特演奏傳統的傳人。
身為當今樂壇最炙手可熱的女性鋼琴家,阿格麗希自1980年後就不再舉辦獨奏會,而是與許多著名音樂家合作協奏曲與室內樂等,弗瑞里也經常與摯友阿格麗希合作雙鋼琴演出。
在這張專輯裏收錄了拉赫曼尼諾夫、拉威爾與魯托斯拉夫斯基的重量級雙鋼琴曲目,如同封面一般,兩人熱烈的競技火花四射,充滿即興與火熱的氣氛,但和諧卻又默契十足,滿溢著新鮮感和生命力。雖是舊錄音重新發行,但聆聽當下熱血又沸騰起來。企鵝評鑑盛讚其演出「燦爛的演出,極具氛圍...令人目眩神迷」果然是其來有自。
【曲目】
1-4 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雙鋼琴組曲 op.17
5 拉威爾:圓舞曲
6 魯托斯拉夫斯基: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
藝人名稱:argerich, martha / 阿格麗希
父親是外交官,阿格麗希自小便展現不凡的音樂才華,父母親發現他的音樂天份,便替他找尋好老師,五歲起便和vincenzo scaramuzza學習鋼琴,奠定穩固的基礎。她自小便非常有主見,強烈的自我意識,不一定完全按照父母親與老師所規定行事。
為了使她有更好的學琴環境,父母決定全家移民到歐洲,十三歲起,她到維也納﹑倫敦﹑瑞士等地,和許多著名的鋼琴家學琴,分別師事過 seidhofer,gulda, mrs.lipatti, stefan askenase, magaloff 和michelangeli。其中以gulda對她的影響最深,gulda當時24歲(僅比阿格麗希大11歲)。
16歲那年她同時參加三個國際大賽,里斯本大賽﹑布梭尼大賽和日內瓦大賽,尤其布梭尼大賽和日內瓦大賽日期相差不到兩個禮拜,在這兩個比賽中,她均拿到首獎。1965年,當她24歲時奪得華沙蕭邦大賽的首獎,更使得他的琴藝名揚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