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masong / 莎瑪之歌(在黑暗中漫舞電影原聲帶) - bjork / 碧玉
第53屆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蟄伏3年鍍金作品
攬盡丹麥鬼才拉斯馮提爾「金棕櫚獎最佳影片、
2000年紐約影展開幕片--在黑暗中漫舞」主題曲&插曲
美國娛樂週刊、首映電影雜誌專欄推介滾石雜誌4星、nme雜誌8分評鑑
全英樂評票選為2000年年度百大專輯(第70名)!
獲2001年第43屆葛萊美獎 「最佳流行演奏曲表演(“overture”)」 「最佳編曲與演唱(“i’ve seen it all”)」2項提名!
電影與音樂同獲q雜誌3星評鑑空降billboard網路專輯銷售榜第8名
繼'97年『homogenic/雌雄同體』後,冰島音樂精靈碧玉首度為丹麥鬼才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破浪而出>、<醫院風雲>、<白癡>)獲本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最佳影片」&「2000年紐約影展開幕片」作品「在黑暗中漫舞/dancer in the dark」擔任女主角並演唱電影歌曲。首度跨足大螢幕的她,自然率真的演出擄獲眾人目光、恰如其分詮釋劇中角色讓她豔冠群雌,抱走了第53屆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座。 素以獨具個人風格的冰島音樂精靈碧玉此番以電影女主角莎瑪/salma的身分遊走全劇。
「在黑暗中漫舞」基本上是一齣交錯以音樂劇與敘事性演出的悲劇故事,莎瑪是一個60年代由捷克偷渡到美國的移民者,先天遺傳性疾病讓她隨時有瞎掉的危險,宿命性的疾病讓她更努力賺錢,為同樣患有遺傳病的兒子治病。 導演拉斯馮提爾鬼斧神工的創意和獨樹一格的拍攝方式在本片閃耀坎城影展攀向事業巔峰。
碧玉起初只允諾擔綱音樂製作,沒想到,在導演花了近一年時間說服她演出後,這一演就讓碧玉潛藏的演戲天分嫣然奼現!首支單曲為“i’ve seen it all”碧玉收放自若的唱腔和了無憾恨的心境為全劇帶來畫龍點睛的作用,聽過的人無一不印象深刻、以舊唱盤特殊音效開場“scatterheart”籠罩稠密的幽柔陰霾與電音特效的低迷詭譎、以管弦樂鋪陳的“new world”給絕望中的人一絲契機。
藝人名稱:bjork / 碧玉
這顆甜美果實的根是從冰島開始的,1965年11月21日、全名bjork gudmundsdottir的碧玉出生在冰島的首都雷克亞維克,從小,在她的記憶中,家裡的音樂從未間斷過,「我記得歌手的順序,」她說「這張播完後你要把下一張放上去。」。五歲開始,她便進入音樂學校,在那兒她學了長達十年的長笛和鋼琴;11歲時在媽媽和親友的協助下,碧玉發行了個人第一張專輯『bjork』,這張以自己名字作為專輯名的首發作品在當時頗受歡迎,雖然裡頭只有一首歌是她自己寫的,但那時已足夠讓她成為冰島的名人,「我覺得很殘愧,」她承認地說,「自後我就對自己發誓:除非全是出於我自己的創作,否則我絕對不公開發表。」
13歲起,碧玉開始組團,一開始玩的是龐克團:先是exodus、接著是tippi tikarrass、k.u.k.l.(其中k.u.k.l.還在由傳奇英倫樂團crass所創辦的音樂廠牌旗下,發行過兩張專輯、在歐洲巡迴演唱,並且在當時逐漸發展出一種混合爵士樂和政治批判性的歌曲風格),「當我在玩龐克音樂時,其實冰島還沒有這樣樂風的東西,」她說「所以全靠我們自己摸索它。」。1987年,碧玉和einer orn、siggi baldurson、thor eldon、magga ornolfsdottir以及bragi olafsson共組了一個團,叫方糖樂團the sugarcubes。首支單曲“birthday”就在當時讓他們展現了獨特的自我風格,巧融原始後龐克感覺與實驗性聲響的聲音,再加上碧玉絕妙似狂喜般的演唱,方糖樂團讓音樂愛好者在自己的世界版圖上將冰島圈了起來,碧玉她那個性化的穿著品味、聲音特色和個人風格,更讓她樹立了獨屬於「碧玉式」的風格。